《礼记?曲礼》中提到 “夫礼之初,始诸饮食”,小小的饭桌,实则如同一个展示人品的戏台。在饭桌上,人们的一举一动、一言一行,都在不经意间透露出自身的修养与品性。筷头翻动间,挑拣的不仅仅是食物,更是做人的分寸与尺度。就拿家庭聚餐来说,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,本应是温馨和睦的氛围。可要是有人在餐桌上只顾自己大快朵颐,不顾及长辈和其他家人,甚至在菜盘里随意翻找,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用餐的和谐,更让人看到了其内心的自私与无礼。
锱铢必较,人情淡薄
生活中,有这样一类人,向别人借一根葱,日后非得还人家一头蒜,看似是在还人情,实则内心打着自己的小算盘;别人帮了他一次忙,他能记上十年,却不是出于感恩,而是想着如何从这份人情中获取更多利益。占便宜的时候,他们总是第一个往前凑,眼睛里闪烁着贪婪的光;可一旦面临吃亏的情况,跑得比谁都快,生怕自己受到一丁点损失。《围炉夜话》里说:“薄族者,必无好儿孙。” 那些把算盘珠子拨得震天响,过于计较得失的人,往往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,渐渐失去了他人的信任与尊重,最终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。就像在一个社区里,大家本应相互帮助,和睦相处。可有的人却总是在小事上斤斤计较,邻居借了他一点东西,他便时刻惦记着让对方还回来,甚至还想多占些便宜。长此以往,邻居们都对他敬而远之,他也只能独自守着自己那看似精明实则空洞的算计。
举止失当,礼数全无
在社交场合,我们偶尔会看到这样的画面:别人正在专注地说话,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而他却在一旁自顾自地刷着手机,眼睛紧紧盯着屏幕,对他人的话语充耳不闻;长辈站在一旁,他却毫无顾忌地在沙发上瘫坐着,姿势慵懒,甚至还跷着二郎腿,完全没有一点应有的尊重。这可不是所谓的不拘小节,而是从骨子里就缺少了基本的礼数。《弟子规》中有训诫:“长者立,幼勿坐。” 生活中的这些小动作,看似微不足道,却如同放大镜一般,将一个人的教养问题暴露无遗。手脚是否安分,行为是否得体,往往能直观地反映出其家教的深浅。比如在家庭聚会中,长辈们在讨论事情,年轻人却在一旁玩手机,对长辈的话语不做任何回应,甚至在长辈还站着的时候,自己却舒舒服服地坐着,这种行为无疑是对长辈的不尊重,也凸显了其自身教养的缺失。
恃强凌弱,态度傲慢
在日常生活里,有些人对待不同身份的人,态度截然不同。当服务员上菜时,他们面无表情,连一句简单的道谢都没有,仿佛别人的服务是理所当然;保洁人员在一旁拖地,他们不仅不给予理解和配合,还满脸嫌弃,觉得对方碍事。那些对弱者横眉冷眼、态度傲慢的人,即便拥有再多的财富和地位,在他人眼中,也尽显穷酸相。《周易》讲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” 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,尤其是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,恰恰体现了他做人的高度与格局。真正有教养的人,无论面对何种身份的人,都会保持尊重与友善,因为他们深知,每个人都值得被平等对待。例如在商场里,一位顾客对前来服务的服务员颐指气使,稍有不满就大声斥责,而对旁边穿着光鲜亮丽的顾客却满脸堆笑。这种区别对待的态度,让人一眼就看穿了他内心的狭隘与无礼。
言语尖酸,伤人无形
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,一开口就是 “你懂个屁”,语气轻蔑至极;与人交流时,动不动就说 “早就说过”,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,一味地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。在贬低他人时,他们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,仿佛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;而当事情涉及到自己时,却总能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,浑身都是理。《增广贤文》劝诫道: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” 语言就像一把双刃剑,既可以温暖人心,也能够伤人于无形。那些尖酸刻薄的言语,就如同钉子一般,即便事后试图拔出,留在他人心中的窟窿却难以弥补。比如在朋友之间的讨论中,有人总是急于否定别人的观点,用尖酸的话语刺痛对方,使得原本愉快的交流氛围瞬间变得紧张压抑,这样的行为不仅破坏了人际关系,更凸显了其自身修养的不足。
无视规则,我行我素
在熙熙攘攘的排队人群中,有的人理直气壮地插队,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,仿佛整个世界都应该为他让路;走进电梯,他们毫无意识地堵在门口,使得其他人进出极为不便,却浑然不觉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。这些人把公共场合当成了自家的炕头,想怎样就怎样,这并非是性子急,而是其心中根本没有他人,缺乏对公共规则的基本尊重。《淮南子》言:“矩不正,不可为方;规不正,不可为圆。” 规矩并非是束缚人的绳索,相反,它是保障社会秩序、维护他人权益的明灯。遵守规则,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教养体现。例如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,大家都在有序地排队检票,可有的人却为了图方便,直接插队到前面,引起后面排队乘客的不满和指责。这种无视规则的行为,不仅破坏了公共秩序,也暴露了其自身素质的低下。
忘恩负义,不知感恩
在生活中,有些人对待身边亲近的人,态度冷漠。父母关心唠叨几句,他们就满脸厌烦,觉得父母啰嗦;朋友真心实意地帮忙,他们却当作是理所当然,丝毫没有感恩之心。收到别人的礼物时,他们眉开眼笑,满心欢喜;可当需要回礼时,却装聋作哑,仿佛从未有过这回事。《菜根谭》叹道:“施恩者,内不见己,外不见人。” 懂得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德,而忘恩负义则是人性的一大弊病。一个不知感恩的人,往往会在生活中失去他人的信任与支持,最终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。比如在一个团队中,同事们齐心协力帮助某人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,可他却将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,对同事们的付出只字不提,日后当他再遇到困难时,自然也难以得到他人的帮助。
老辈人常念叨:“三代吃饭,五代穿衣,十代才养得出规矩。” 教养并非是用名牌包包就能堆砌出来的贵气,也不是靠金银手镯就能佩戴出的雅致 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